胎盤的正常附著部位通常位于子宮體部的后壁、前壁或側壁。然而,如果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或覆蓋子宮頸內口,并且位置低于胎兒的先露部,則被稱為中央性前置胎盤。這種情況需要特別的醫療處理和監護。
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胎盤出血的風險。同時,應積極糾正貧血并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果孕周小于34周,需抑制宮縮并給予促胎肺成熟藥物。此外,需密切觀察病情并進行相關輔助檢查。
剖宮產術是終止妊娠的主要方式。術前需糾正休克,進行輸液和輸血以補充血容量。手術中需謹慎選擇子宮切口位置,盡量避開胎盤部位。若胎盤打洞娩出胎兒可能引起大出血,只有在不得已情況下方可采用此方法。
陰道分娩適用于邊緣性前置胎盤且胎兒為頭位的情況。此方法利用胎兒先露部壓迫胎盤以達到止血效果。若產婦一般情況良好、出血量少、產程進展順利,且預計短時間內可結束分娩,可嘗試此方式。然而,對于胎盤附著在子宮后壁的邊緣型前置胎盤,由于胎頭下降過程中胎盤可能受壓,容易引起胎兒缺氧,因此需加強監護。
對于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孕婦,應在早期進行超聲檢查以確定胎囊與子宮切口的關系。若胎盤附著于原剖宮產切口部位,需到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終止妊娠。中晚期發現胎盤附著于切口部位的孕婦,可能存在穿透性胎盤植入的高風險,需在三甲醫院建立高危門診卡并制定詳細的術前計劃。
手術方式可包括:子宮動脈結扎、宮腔填塞、胎盤留滯原位、介入治療等。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子宮切除術或切除胎盤侵及膀胱部位的手術。由于出血量可能較大,需提前準備充足的血源。
中央性前置胎盤是一種高風險的妊娠并發癥,需在正規醫院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治。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制定。
中央性前置胎盤的管理需要多學科協作和個體化治療,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