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是指嬰兒的肚臍部位由于腹壁肌肉發育不完全,導致腹腔內容物(如腸管)通過臍環突出形成的情況。臍疝在新生兒中較為常見,尤其是早產兒。多數情況下,臍疝會隨著嬰兒的生長發育逐漸恢復正常。
網友“彩色小蛋糕”分享,她的寶寶是早產兒,肚臍眼鼓得很大,醫生診斷為臍疝。起初嘗試用布包住硬幣壓住臍疝處,但發現布帶過緊會勒住寶寶肚子,過松又容易掉落。后來帶寶寶去醫院外科,醫生推薦了一種藥膏治療,每張藥膏50元,每周更換一次。經過四次治療后,寶寶的臍疝完全恢復。
網友“小面蛋兒”表示,她的寶寶在四五個月時仍有臍疝。她嘗試了多種方法,包括自制肚臍帶(用紐扣縫在松緊帶上)和購買市售的禹兒媽媽肚臍帶(約100元)。綁肚臍帶后,肚臍逐漸變小,但效果較慢。由于寶寶患支氣管炎,最終停止使用肚臍帶。即便如此,寶寶的臍疝在后期自然恢復。
網友“omai獨一無二”提到,她的寶寶在兩個月時出現臍疝。她了解到市面上有專門治療臍疝的臍疝帶,于是購買了歐脈品牌的產品。使用兩個月后,寶寶的肚臍恢復正常,且未出現復發。
嬰兒臍疝大多是良性問題,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若臍疝未在1歲后自行恢復或出現異常,應盡早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