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是一種常見于嬰幼兒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臍部的突出。隨著嬰兒的成長,疝環口通常會在2歲以內自然閉合,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無需特殊處理,除非出現腹痛、嘔吐(可能是腸子被環口夾住)或局部感染等癥狀。
如果臍疝較大,為了加速愈合,可以使用一條寬約4-5厘米的松緊帶,并在其中心處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將球的凸面對準臍孔,以防止腸子突出。松緊帶的兩端用可調節長短的扣子固定,壓力需適中,既能防止腸子突出,又不影響呼吸和吃奶。每2-3小時檢查一次,避免皮膚擦傷。
對于直徑小于1.5厘米的較小臍疝,多數可在2歲內自愈。可以采用膠布貼敷療法,將腹壁兩側向腹中線拉攏并貼敷固定,使疝塊不再突出,并讓臍孔逐漸閉合。膠布每周更換1次,若出現膠布皮炎,可改用腹帶適當加壓包扎。
如果臍疝突出較明顯但范圍不大,可用一元硬幣用布包裹后縫在寬松緊帶上,將硬幣部分貼在臍部,綁在嬰兒身上。堅持使用可能有助于恢復。
市面上有專門設計的臍疝帶,較為美觀且使用方便。家長可以前往藥房購買并按照說明使用。
曾有人建議用錢幣直接壓迫或用繃帶扎緊,但這種方法效果不理想,且可能導致嬰兒腹部皮膚壞死。因此,不建議使用這些方法。
嬰兒臍疝大多可以通過非手術方法和日常護理逐漸愈合,但家長需密切觀察,若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