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癥的表現并不僅僅是“不停地動”,它還可能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或沖動行為。家長們需要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判斷是否存在多動癥的跡象。以下內容將詳細介紹小兒多動癥的表現、診斷方法以及相關背景信息,幫助家長科學識別和應對。
多動癥的孩子往往從幼兒期開始表現出活動過度的特征,尤其在進入小學后更加明顯。他們可能手腳不停、坐不住,上課時小動作不斷,例如撕書、亂涂亂畫,或者頻繁挑逗同學、參與打斗。此外,他們還可能表現為話多、亂跑亂跳、不知危險等。
注意力短暫是多動癥的核心表現之一。患兒容易因外界干擾而分心,學習時難以專注,上課時經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他們通常無法完成一項完整的任務,對各種刺激反應過度。
多動癥兒童可能情緒不穩定,表現為易激動、易怒、易哭、常發脾氣。他們缺乏耐心,做事急匆匆,自控能力較差。此外,他們可能表現出固執、倔強、急躁等個性特征,甚至出現逃學、撒謊等行為。
盡管多動癥兒童的智力通常正常,但由于注意力問題,他們在學習上面臨困難。例如,記憶力較差,容易混淆字母或數字(如“b”和“d”或“6”和“9”)。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波動較大,表現為“抓一抓成績就上去,不抓就下降”。
多動癥兒童在精細動作和協調能力上可能存在問題,例如扣紐扣、系鞋帶、削鉛筆等動作不靈活,走路時難以保持直線。
通過神經系統檢查,如指鼻試驗、快速對指試驗、輪替試驗和翻手試驗,部分多動癥兒童可能表現為陽性結果。
據統計,目前我國兒童多動癥的發病率為3%至7%,其中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4至9倍。盡管曾被認為是兒童自限性疾病,但研究表明,只有部分患兒可隨年齡增長自愈,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可能延續至成年,影響其生活質量。
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家庭自測方法,初步判斷孩子是否可能患有多動癥:
如果孩子符合“注意力不集中”表現中的6項以上,可考慮為“注意力缺陷障礙”;如果符合“多動或沖動行為”表現中的6項以上,可考慮為“多動障礙”;若兩項均符合6項以上,則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多動癥的早期識別和干預至關重要,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并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