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果:一種中國特有的果樹及其特性詳解
概述
沙果是一種外形與蘋果相似的普通水果,其學名為花紅(學術研究中的稱呼)。在不同地區,沙果有著不同的俗稱,例如在河北被稱為“海棠果”,而在《本草綱目》中則被稱為“文林郎果”。
植物特征
- 樹木形態:沙果樹為落葉小喬木,高度通常在4-6米之間。
- 枝條特征:小枝粗壯,呈圓柱形,嫩枝密被柔毛,老枝呈暗紫褐色且無毛,帶有稀疏淺色皮孔。
- 葉片形態: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長度為5-11厘米,寬度為4-5.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為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銳鋸齒,表面具有短柔毛,逐漸脫落。
- 花期特征:沙果的花期為春夏之交,花朵生于枝頂,呈傘形排列,花蕾為紅色,開花后顏色逐漸褪為淡紅色。
- 果實特性:果實在秋季成熟,呈扁圓形,直徑為4-5厘米,顏色為黃色或紅色,味道類似蘋果。
分布與生長環境
沙果廣泛分布于中國大陸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以及遼寧一帶,適宜生長在海拔50米至1,300米的地區。其常見生長環境包括山坡、平地、山谷及梯田邊。
繁殖方式
文化與歷史背景
沙果在中國歷史悠久,因其果實形態和味道與蘋果相似,常被用作果樹栽培研究的對象。其在中醫典籍《本草綱目》中被稱為“文林郎果”,顯示了其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結論
沙果作為中國特有的果樹,不僅具有觀賞價值和食用價值,還在農業研究和文化傳承中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