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抓病是一種由漢賽巴通體(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常見于與貓密切接觸后。以下是關于貓抓病的潛伏期、癥狀和病程的詳細解析。
貓抓病的潛伏期通常為3至10天,隨后會出現皮疹和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病程一般在4個月以內。盡管大多數患者能夠在此期間康復,但健康攜帶者可能帶菌數月至數年,甚至長達幾十年。
在抓傷后約3至10天,患者可能會出現原發性皮膚損害。主要表現包括以下幾種:
這些癥狀多見于手足、前臂、小腿及顏面部位,通常持續1至3周,個別患者可能需要1至2個月才能愈合。愈合后,皮膚可能留有纖細的白色瘢痕或結痂。此外,在1至2個月內,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血管瘤病變,表現為0.5至2.0厘米大小的皮膚小結節,可持續數月。
在皮膚傷口愈合后,患者通常會出現淋巴結腫大。腫大部位依次為:
腫大的淋巴結大小約為1至8厘米,質地中等硬度,邊緣不規則,與周圍組織粘連,常伴有壓痛,少數情況下可能化膿。此癥狀通常具有自限性。
全身癥狀主要包括:
貓抓病的眼部病變較少見,多發于兒童患者,主要表現為結膜炎、脈絡膜炎和葡萄膜炎。以下是常見的兩種類型:
其他較少見的癥狀包括:
貓抓病的診斷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貓抓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患者能夠在數月內康復,但需注意其可能引發的多系統癥狀,尤其是兒童和免疫功能低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