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是指妊娠在28周前終止,胎兒體重不足1000克的情況。其主要癥狀包括腹痛和陰道流血,通常由胎盤剝離和子宮收縮引起。根據流產的不同階段,可分為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完全流產、過期流產及習慣性流產。以下是各類流產的詳細分類、癥狀及應對措施。
先兆流產通常發生在妊娠早期(12周以前),表現為輕微腹痛和少量陰道流血。出血顏色可能為紅色、淡紅色或深褐色。一部分孕婦可恢復正常妊娠,但另一部分可能發展為難免流產。
難免流產是先兆流產的進一步發展,癥狀包括腹痛加劇、陰道出血增多。醫生檢查可見子宮頸口開大、胎膜早破,胎兒及胎盤組織堵住子宮口,流產不可避免。
不全流產是指部分胚胎組織排出體外,部分殘留在子宮腔內,可能導致出血性休克或生命危險。
完全流產是指胎兒及胎盤組織完全排出體外,通常發生在妊娠4-6個月。表現為陰道出血減少,腹痛緩解或消失,子宮大小接近正常。
過期流產是指胎兒死亡超過2個月但未排出體外,患者可能有先兆流產癥狀,隨后妊娠反應消失,陰道有少量出血。胚胎長期滯留可能導致胎盤組織與子宮壁粘連,增加處理難度。
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發生3次以上的自然流產,多在相同妊娠月份發生。中醫稱為“滑胎”。其臨床表現與一般流產相似,也經歷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或完全流產的階段。
流產的類型和處理方式因具體情況而異,及時就醫和科學應對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