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癥狀、類型與治療指南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其特點是接觸過敏原后,身體某些部位會出現形狀和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斑塊通常伴隨劇烈瘙癢,如果未能及時停止接觸過敏原并進行治療,癥狀可能會進一步加重。
蕁麻疹的主要癥狀
1. 皮膚表現
- 蕁麻疹的典型表現為發作性的皮膚潮紅或風團,風團外形不一,大小不等,顏色可能為蒼白或鮮紅。
- 單個風團通常持續時間不超過24至36小時,消退后不留痕跡。
- 皮損通常突然發生,表現為限局性紅色風團,可能呈圓形、類圓形、不規則形、地圖形或環狀。
- 風團可能因搔抓而增多、增大,并相互融合,形成不規則的形狀。
- 嚴重時,風團呈蒼白色,周圍伴有紅暈,皮膚表面凹凸不平,呈現橘皮樣外觀。
2. 全身癥狀
- 患者常感劇烈瘙癢,部分病例可能伴隨發熱、關節腫痛、頭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
- 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心悸等全身性反應。
- 當累及胃腸道黏膜時,可引發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若喉頭黏膜受侵,則可能導致喉頭水腫,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 若伴隨高熱、寒戰、脈搏加快等癥狀,應警惕是否存在嚴重感染(如敗血癥)。
3. 癥狀的持續時間
- 皮損通常在半小時至數小時內自然消退,不留痕跡,但新的風團可能陸續出現,形成反復發作的特點。
- 在一天內,皮損可能多次反復出現,呈現“此起彼伏”的癥狀特點。
- 部分患者可能表現出皮膚劃痕癥(皮膚劃痕后出現風團),呈陽性反應。
蕁麻疹的分類
根據癥狀類型,蕁麻疹可分為以下幾類:
治療建議
蕁麻疹的治療應針對引發癥狀的具體原因,避免盲目使用偏方。以下是一些治療建議:
- 明確過敏原并盡量避免接觸。
-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胺藥物或其他適當的藥物治療。
- 對于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或其他免疫調節劑。
- 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可能的誘發因素,如某些食物、藥物或環境刺激。
結論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但復雜的皮膚病,及時識別癥狀并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