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撼R姷膵胗變簜魅静?/h1>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主要影響嬰幼兒。最常見的致病病毒包括EV71病毒等。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高發期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7月。
病因與傳播途徑
- 病因:手足口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主要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B組以及腸道病毒71型(EV71)。
- 傳播途徑:通過飛沫傳播、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如唾液、糞便)或被污染的物品傳播。
臨床表現
輕癥患者
- 發熱:通常為38℃左右。
- 皮疹:發熱1~2天后,手掌、腳掌、臀部或口腔粘膜出現米粒大小的皰疹,皰疹周圍伴有炎性紅暈。
- 其他癥狀:咳嗽、流涕、流口水,有時伴有惡心、嘔吐。
- 病程:大多數患兒在一周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
重癥患者
- 神經系統癥狀: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運動障礙。
- 呼吸系統癥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口唇紫紺,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
- 循環系統癥狀:面色蒼灰、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 并發癥: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可能危及生命。
病程時間線
時間 | 臨床表現 |
---|
第1天 | 發熱,伴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
第2~3天 | 手掌、腳掌、臀部或口腔粘膜出現皰疹。 |
第4~7天 | 輕癥患者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重癥患者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或循環系統并發癥。 |
預防與治療
預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
- 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尤其是飛沫和分泌物。
- 定期清潔和消毒兒童玩具、餐具等物品。
- 在高發季節減少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場所。
治療方法
- 輕癥:對癥治療,包括退燒藥、口腔護理等。
- 重癥:需要住院治療,可能包括抗病毒藥物、支持性治療(如呼吸機輔助)等。
結論
手足口病雖然常見,但通過良好的預防措施和及時的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完全康復。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