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心跳(胎心率)是衡量胎兒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胎心率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調節,通過監測胎心變化的曲線圖,可以評估胎兒在宮內的健康狀況,尤其是胎動和宮縮時胎心的反應。
胎兒心跳是指胎兒心臟跳動的頻率,通常以每分鐘的跳動次數(bpm)來表示。正常情況下,胎兒心率在120至160次/分鐘之間波動。
通過胎心監護儀記錄胎心變化的曲線圖,可以觀察胎動和宮縮對胎心的影響。這種監護方式能夠幫助醫生判斷胎兒是否存在缺氧等異常情況。
胎心率過快(超過160次/分鐘)或過慢(低于120次/分鐘)可能提示胎兒存在缺氧、感染、母體疾病等問題。及時發現和處理胎心異常,可以有效降低胎兒宮內死亡或出生后并發癥的風險。
異常類型 | 可能原因 |
---|---|
胎心率過快 | 胎兒缺氧、母體發熱、感染、藥物影響等 |
胎心率過慢 | 臍帶受壓、胎兒窘迫、胎盤功能不全等 |
現代胎心監護技術主要包括多普勒胎心儀和電子胎心監護儀。多普勒胎心儀適用于孕期日常監測,而電子胎心監護儀則多用于產前檢查和分娩過程中。
胎心率是反映胎兒健康的關鍵指標,定期監測和正確解讀胎心變化,對于保障胎兒健康和母嬰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