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堅果,但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中毒,尤其是苦杏仁。以下是導致杏仁中毒的主要原因:
杏仁中含有一種名為氰化鉀的劇毒化合物,尤其是在未經加工的情況下。生吃或過量食用杏仁可能引發中毒癥狀。通常,炒熟或煮熟的杏仁每次食用5-10克對健康有益,特別是有助于緩解便秘。但需要注意的是,杏仁主要用于藥用,不能像花生那樣隨意大量食用。
杏仁分為苦杏仁和甜杏仁兩種,其中苦杏仁的毒性較高。苦杏仁中含有一種名為苦杏仁甙的化學物質。在酶和酸的作用下,苦杏仁甙會水解生成葡萄糖、苯甲醛和劇毒的氫氰酸(HCN)。
氫氰酸被人體吸收后,會與組織細胞中的含鐵呼吸酶結合,阻止細胞利用氧氣,導致缺氧。中毒的癥狀包括輕度頭痛、頭暈、無力、惡心,嚴重者可能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神志不清,甚至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特別是野生苦杏仁,其苦杏仁甙含量更高,切勿食用。
為了安全食用杏仁,特別是苦杏仁,建議采用以下方法:
將苦杏仁放入水中浸泡,去除種皮后繼續浸泡數日,并經常更換清水,直至苦味完全消失后方可食用。
苦杏仁在食用前需要煮熟或炒熟。加熱可以破壞苦杏仁酶的活性,同時使氫氰酸揮發,從而大大降低毒性。經過加工的杏仁可用于制作杏仁霜、杏仁茶等食品,安全性更高。
即使是甜杏仁,其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視。建議每次食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不宜過量。
杏仁雖然營養豐富,但需科學食用,特別是苦杏仁,務必經過加工處理并控制食用量,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