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病因、癥狀及治療指南
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主要影響5歲以下的兒童。該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常在幼兒園或托兒所等兒童聚集的場所傳播。
病因
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和腸道病毒71型(EV71)。病毒通過接觸患者的唾液、鼻涕、糞便或被污染的物品傳播。
癥狀
- 牙周疼痛
- 食欲減退或厭食
- 輕微發熱
- 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潰瘍
治療方法
普通病例
- 一般治療:隔離患者,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保持口腔和皮膚清潔。
- 對癥治療:結合中西醫方法緩解發熱等癥狀。
重癥病例
1. 神經系統受累治療
- 控制顱內高壓:使用甘露醇(0.5-1.0g/kg,每4-8小時一次,快速靜脈注射),必要時加用呋塞米。
- 糖皮質激素治療:根據病情使用甲基潑尼松龍(1-2mg/kg.d)或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穩定后盡早減量或停用。
- 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總量2g/kg,分2-5天給予。
- 其他對癥治療:包括降溫、鎮靜、止驚等。
- 密切監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2. 呼吸和循環衰竭治療
- 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
- 確保靜脈通道暢通,監測呼吸、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
- 呼吸功能障礙: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調整呼吸機參數以維持氧合。
- 限制液體入量,必要時使用利尿藥。
- 藥物治療:根據血壓和循環情況使用米力農、多巴胺等藥物。
- 預防繼發感染,必要時使用抗生素。
3. 恢復期治療
- 促進各臟器功能恢復。
- 開展功能康復治療。
- 結合中西醫方法鞏固治療效果。
家庭護理建議
- 為患兒提供柔軟易消化的食物,減輕口腔疼痛。
- 保持口腔清潔,避免感染。
- 確保患兒多喝水,預防脫水。
預防措施
-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觸患者后。
- 避免與患者共用餐具或其他物品。
- 定期清潔和消毒玩具及兒童常接觸的物品。
結論
手足口病雖然沒有特效藥,但通過對癥治療和科學護理,大多數患兒能夠完全康復。
參考資料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