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糕是一種源自中國山東地區的漢族傳統藥膳糕點,以阿膠為主要成分,結合多種滋補食材制成。它不僅具有食用價值,還因其藥用功效而備受推崇。
阿膠的名稱來源于其最初的產地——山東東阿縣,因此得名“阿膠”。阿膠的制作原料主要為驢皮,此外還有鹿皮制成的鹿皮阿膠等,但最終統稱為阿膠。
阿膠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其配方源于宮廷秘方“貴妃美容膏”。這一方子以滋補養顏著稱,后經流傳改良,形成了現代的阿膠糕。
1920年,東阿潤惠堂第六代掌柜任國興在傳統配方的基礎上,成功研制出固體形態的阿膠糕。這種形式更便于攜帶和食用,迅速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阿膠的制作工藝極為講究。在東阿地區流傳著一首古老的民謠,生動地描述了阿膠的原料來源和制作過程:
阿膠的制作需要采用金鍋銀鏟,使用桑木劈柴作為燃料,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精心熬制,才能制成品質上乘的阿膠。
阿膠因其顯著的藥用價值,被列為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上品”。在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阿膠被列為“上品”,并受到極高的評價。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也提到:“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這進一步確立了阿膠在中醫藥學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阿膠糕不僅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一種健康食品,因其滋補養顏的功效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它在國內外市場上都占據了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傳統藥膳的一張名片。
時間 | 事件 |
---|---|
唐代 | 宮廷秘方“貴妃美容膏”問世,為阿膠糕的配方奠定基礎。 |
1920年 | 東阿潤惠堂第六代掌柜任國興研制出現代固體形態的阿膠糕。 |
阿膠糕作為中國傳統藥膳的代表,不僅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還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和便捷的現代形式,成為健康與美麗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