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及時和綜合的治療。以下是常見的治療方法:
在急性期,患者應至少臥床休息至體溫恢復正常后3~4周,以減少心臟負擔和耗氧量。如果患者出現心臟擴大或并發心力衰竭,應絕對臥床休息,待病情好轉、心影縮小后再逐步恢復活動。
對于煩躁不安、心前區疼痛、皮膚痛或肌肉痛的患者,可使用鎮靜和鎮痛藥物,如苯巴比妥或阿司匹林。必要時可注射嗎啡以緩解癥狀。
如出現心力衰竭,應及時控制。由于心肌炎患者對洋地黃類藥物極為敏感,易中毒,推薦使用速效、速排的制劑,如毛花苷C或地高辛,劑量為有效量的1/2~1/3。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應停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長期使用小劑量維持治療,直到癥狀明顯改善。此外,使用利尿藥時需注意補鉀,以防誘發嚴重心律失常。
對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環衰竭未能控制,以及嚴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可嘗試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推薦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每天5~10mg/kg)或地塞米松(0.3~0.6mg/kg)。病情好轉后可改為口服潑尼松(1~2mg/kg每天),1~2周后逐漸減量。然而,在感染早期一般不宜使用激素,以免抑制機體的抗病毒免疫力。
在歐美和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潑尼松(強的松)聯合或不聯合硫唑嘌呤被用于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一般治療無效的心力衰竭重癥患者。然而,治愈率僅為3.17%,好轉率和痊愈率為42.9%,死亡及惡化率為38.1%。長期使用此類藥物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全身感染,因此需謹慎使用。
維生素C可促進心肌病變的恢復、改善心功能、緩解癥狀并糾正心源性休克。推薦劑量為100~200mg/(kg·次),加入5%葡萄糖20ml靜脈緩慢注射,每日1次,急性期療程為4周。
三磷腺苷、輔酶A、細胞色素C和泛癸利酮等藥物可用于改善心肌代謝。推薦每日肌注或靜脈緩滴極化液。
心肝寶可直接作用于心臟,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強心肌耐缺氧能力,同時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推薦劑量為5歲以上兒童4粒/次、每日3次;5歲以下兒童3粒/次、每日3次。通常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單獨使用效果有限。
急性重癥心肌炎可能導致心源性休克,需緊急搶救:
對于煩躁不安的患者,可使用鎮靜藥;如有感染,可給予抗生素治療。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需要多學科綜合干預,及時診斷和合理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