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測量的臨床方法與標準解讀
骨盆測量是產科臨床評估的重要環節,用于判斷孕婦骨盆的大小和形態是否適合自然分娩。根據測量方式的不同,骨盆測量分為內測量和外測量兩種方法。以下將詳細介紹這兩種測量方法及其相關標準值。
內測量:評估骨盆內部結構
內測量是在孕婦處于膀胱截石位時進行,主要評估骨盆內部的關鍵徑線。以下是內測量的主要參數及其正常值:
- 對角徑(Diagonal Conjugate, DC):正常值為12.5~13cm。此值減去1.5~2cm,即為骨盆入口前后徑的長度,又稱為真結合徑。
- 坐骨棘間徑(Bi-spinous Diameter, BD):測量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約為10cm。
- 坐骨切跡寬度:能容納3橫指(約5.5~5.6cm)為正常值,若小于此值,則可能提示中骨盆狹窄。
外測量:間接判斷骨盆大小與形態
外測量通過評估骨盆外部的徑線,間接判斷骨盆的大小和形態。以下是外測量的主要參數及其正常值:
- 髂棘間徑(Inter-spinous Diameter, IS):正常值為23~26cm。
- 髂嵴間徑(Inter-cristal Diameter, IC):正常值為23~26cm。
- 骶恥外徑(External Conjugate, EC):正常值為18~20cm。
- 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9.5cm。
- 出口后矢狀徑:正常值為8~9cm。
- 恥骨弓角度:正常值為90°,若小于80°,則可能提示骨盆異常。
臨床意義與應用
骨盆測量的結果對于預測分娩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測量值偏離正常范圍,可能提示骨盆狹窄或異常,需進一步評估是否適合自然分娩或需采取剖宮產等干預措施。
總結
骨盆測量是評估分娩風險的重要工具,包括內測量和外測量兩種方法。通過對關鍵參數的測量和分析,能夠有效判斷孕婦骨盆的大小和形態是否適合自然分娩,從而為臨床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