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免疫功能較弱,因此極易受到感染。一旦發生感染,病情往往進展迅速,可能引發全身廣泛的炎性反應。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病原體通常為細菌,但霉菌、病毒或原蟲等其他病原體也可能導致感染。以下是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感染途徑及其相關信息。
在孕母患有感染的情況下,病原體可能通過血液傳播至胎兒,引發宮內感染。此外,若孕婦出現羊膜早破或羊水污染,細菌可能直接侵入胎兒體內。
分娩過程中,若產程過長或羊膜早破,細菌可能通過產道上行污染羊水。當胎兒吸入或吞咽被污染的羊水時,可能導致感染。此外,助產過程中若消毒不嚴格,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產后感染是新生兒敗血癥的主要感染途徑之一。常見的感染途徑包括臍部、皮膚、黏膜、呼吸道或消化道等,其中臍部感染尤為常見。此外,消毒不嚴的醫療設備(如霧化器、吸痰器、呼吸機)也可能導致醫源性感染。
新生兒敗血癥本身并非直接傳染性疾病,但由于某些病原體(如細菌或病毒)可能通過接觸傳播,因此需要注意感染源的隔離和醫療器械的嚴格消毒,以降低傳播風險。
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其預防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通過加強孕期管理、分娩過程的無菌操作以及產后護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敗血癥的發生率。
參考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