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分娩通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醫生會在產婦的腰部硬膜外腔放置藥管。藥管中麻醉藥的濃度約為剖宮產麻醉藥物濃度的1/10或更低,因此使用的麻醉藥劑量非常低,安全性高。
由于麻醉藥濃度低,產婦的運動功能幾乎不受影響。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產婦甚至可以下床活動,這為分娩過程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無痛分娩允許產婦根據自身疼痛程度自我控制給藥,實現了個性化管理,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無痛分娩可以顯著減少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經歷的疼痛,幫助她們更輕松地完成分娩。
通過分娩鎮痛,產婦可以在第一產程(通常是分娩過程中耗時最長的階段)得到充分休息,從而積攢體力,在宮口完全打開時有足夠力量完成分娩。
無痛分娩使用的麻醉藥物濃度和劑量遠低于剖宮產手術麻醉,藥物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的量微乎其微,對胎兒無顯著不良影響。
經驗豐富的麻醉科醫生通常只需5-10分鐘即可完成麻醉操作,整個過程中產婦保持清醒狀態,甚至可以下床走動,能夠更舒適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部分產婦可能因硬膜穿破導致腦脊液外漏,引發顱壓降低而出現穿刺后頭痛。這種頭痛通常是自限性的,多在1周內自行緩解。治療方法包括臥床休息和補液治療。
麻醉可能導致下胸腰段脊神經阻滯,進而引起腹肌松弛和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和心排出量減少。交感神經阻滯后外周血管擴張也是低血壓的原因之一。若低血壓持續時間過長,可能影響胎盤血流灌注,導致胎兒低氧血癥和酸血癥。
應對措施包括開放靜脈輸液、密切監測產婦血壓、心率及呼吸,同時進行胎兒心率監測。當出現低血壓時,可將產婦置于左側臥位,必要時靜脈注射升壓藥物。
局麻藥中毒可能由藥物誤注入血管或局麻藥用量過大引起。需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麻醉,以降低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產后神經并發癥的發生率約為1%,其中絕大多數與產科本身問題相關,而因麻醉引起的神經損傷發生率僅為1/10000。
無痛分娩可能引發一些常見副作用,如嗜睡、頭暈、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尿潴留等。此外,暫時性發抖、腰酸背痛、感染、抽筋、藥物過敏或麻醉止痛不全的情況也可能發生,但較為少見。
無痛分娩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技術,能夠大幅減輕產婦的分娩疼痛,但同時需要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