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在剛出生時非常脆弱,如果患有疾病,不僅會對孩子造成痛苦,也會給家長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新生兒溶血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因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癥。為了幫助準媽媽們更好地預防這種疾病,我們整理了一些科學的預防措施和指導。
新生兒溶血癥是一種因母嬰血型不合(如Rh血型或ABO血型不合)導致的胎兒或新生兒紅細胞被破壞的疾病。其主要癥狀包括黃疸、貧血、肝脾腫大,嚴重時可能導致胎兒水腫甚至死亡。
對于有Rh陰性血型的孕婦,尤其是有死胎或流產史的孕婦,應在孕期進行免疫學檢查。如果檢測到抗體陽性,應定期追蹤抗體效價的變化。當抗體效價升高到1∶32或1∶64以上,并且羊水膽紅素值升高,同時羊水磷脂酰膽堿/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可以考慮提前分娩,以減少胎兒受累的風險。
對于重癥Rh溶血病的孕婦,如果產前監測發現血液中的Rh抗體滴度持續升高,可通過反復血漿置換治療來降低抗體濃度,從而減輕胎兒溶血的程度。
如果胎兒出現水腫或血紅蛋白(Hb)低于80g/L,且肺尚未成熟,可以在B超監護下進行宮內輸血。具體方法是將與孕婦血清不凝集的濃縮紅細胞注入胎兒的臍血管,以改善胎兒的血液狀況。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胎兒受到嚴重影響,且其他治療手段無效,可能需要考慮終止妊娠。此時應對孕婦進行綜合性治療,以減少抗體的進一步產生。
孕婦在孕期應定期進行產檢,尤其是血型檢查和抗體篩查。如果發現異常,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制定個性化的治療和管理方案。
通過科學的預防和早期干預,大多數新生兒溶血癥是可以避免或有效控制的。準媽媽們應重視產檢,積極配合醫生的指導,為寶寶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