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原因、癥狀及預防方法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種常見于產后哺乳期女性的急性化膿性感染性疾病,尤其多發于初產婦。其典型癥狀包括乳房脹痛、皮膚發紅、高熱、寒顫以及搏動性疼痛,嚴重時可能伴隨全身中毒癥狀。
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見原因
乳腺炎的發生主要與以下兩個因素有關:
1. 細菌感染
- 細菌通過乳頭破損或皸裂處侵入乳腺管,沿淋巴管擴散,導致感染。
- 初產婦在產后1個月內最易發生乳腺炎,因為缺乏哺乳經驗,可能讓嬰兒含乳頭睡覺或因嬰兒口腔炎吸乳,增加細菌侵入風險。
- 嬰兒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可能會咬傷乳頭,為細菌入侵提供了機會。
- 斷奶期間若乳汁排出不充分,也容易引發急性乳腺炎。
2. 乳汁淤積
- 乳汁分泌過多或嬰兒吸乳量不足,可能導致乳汁淤積,為細菌繁殖提供溫床。
- 哺乳姿勢不正確、乳頭發育異常(如乳頭過小或內陷)或乳腺管不通暢等因素也會增加乳汁淤積的風險。
哺乳期乳腺炎的癥狀
- 乳房脹痛,觸摸時有壓痛感。
- 乳房表面皮膚發紅,局部可能出現硬塊。
- 高熱、寒顫等全身癥狀。
- 搏動性疼痛,可能伴隨怕冷發燒。
如何預防哺乳期乳腺炎?
- 保持乳頭清潔,避免乳頭破損或皸裂。
- 正確掌握哺乳姿勢,確保乳汁排空,避免乳汁淤積。
- 注意嬰兒口腔衛生,避免因口腔炎導致乳頭感染。
- 斷奶期間逐步減少哺乳次數,避免乳房脹奶。
- 若發現乳房疼痛或硬塊,及時進行熱敷和按摩,必要時尋求醫生幫助。
總結
哺乳期乳腺炎是產后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了解其原因、癥狀及預防方法,有助于降低患病風險,保障母嬰健康。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