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一種常見于早產兒的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質不足,導致肺泡萎縮和肺不張。這種疾病雖然令人擔憂,但通過科學的護理和及時的治療,許多患兒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為了保持呼吸道通暢,護理人員應將患兒置于頭側位,以利分泌物流出。同時,需經常清理口咽、鼻咽部和氣管內的分泌物。如果分泌物較黏稠,可先進行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后再吸痰。
一旦患兒出現呼氣性嘩吟,應盡早采用持續鼻塞氣道正壓呼吸(CPAP)。CPAP能夠增加肺功能殘氣量,防止肺泡萎縮和肺不張,改善通氣血流比例,使血氧分壓上升。對于使用純氧CPAP后病情仍無改善的患兒,應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和呼吸機治療,采用間歇正壓通氣(IPPV)加呼氣末正壓通氣(PEEP)。
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兒的呼吸情況,記錄是否有呼吸困難加重、鼻翼扇動、三凹征及呼吸暫停等表現。同時,注意紫紺程度,并聽診雙肺呼吸音的變化。對于胎齡較小的早產兒,建議使用監護儀監測體溫、呼吸、心率及經皮測氧分壓。
通過檢查肌張力是否低下,分析X線胸片和血氣分析等檢查結果,評估患兒的精神狀態和病情發展。
為患兒提供適宜的環境溫度和濕度。建議將相對濕度保持在55%左右,使患兒皮膚溫度維持在36~37℃之間,以減少氧氣消耗。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多見于胎齡小于34周的早產兒,因其肺發育尚未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質不足,導致肺泡難以維持正常張開。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和先進的呼吸支持設備的應用,NRDS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科學的護理和及時的治療是應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關鍵,家長和護理人員需密切配合,為患兒提供最佳的支持和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