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買二手房時,買受人需要關注多方面的信息,以確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關鍵事項的詳細說明:
二手房可能存在多個共有人,包括繼承人共有、家庭共有或夫妻共有等情況。買受人應確保與所有共有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如果僅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房屋,且其他共有人未同意,則買賣合同通常被視為無效。
部分二手房可能在轉讓時存在租賃關系。根據“買賣不破租賃”的原則,買賣合同無法對抗在先成立的租賃合同。因此,買受人需核實房屋是否存在租賃,以免購買后無法及時入住或使用。
房產證是證明房主對房屋享有所有權的唯一憑證。沒有房產證的房屋交易存在極大風險,房主可能將房屋抵押或轉賣。因此,建議優先選擇有房產證的房屋進行交易。
福利性質的政策性住房(如房改房、安居工程、經濟適用房)在轉讓時受到限制。這些房屋的土地性質和所有權范圍有國家規定,買受人需確保買賣合同不與相關法律沖突。
部分房主可能在轉讓房屋時拖欠物業管理費、電費及天然氣、暖氣、煤氣等費用。買受人應核實這些費用是否已結清,否則可能需自行承擔相關欠款。
買受人需了解房屋所在區域的市政規劃。例如,房屋可能在5至10年內面臨拆遷,或附近將建高層住宅影響采光和房價。全面了解規劃信息有助于避免潛在風險。
單位房屋(如成本價或標準價職工住房)通常為劃撥土地,轉讓時需繳納土地使用費。此外,單位可能享有部分產權或優先購買權。買受人需注意這些細節,以免侵犯單位合法權益。
部分中介公司可能提供違規服務,例如“零首付”貸款。買受人需警惕此類行為,因為一旦被銀行發現,可能需承擔全部責任。
二手房買賣合同應明確約定合同主體、權利保證、房屋價款、交易方式、違約責任、糾紛解決方式等關鍵細節,以避免后續糾紛。
購買二手房是一項復雜的交易,買受人需全面了解房屋的產權、土地性質、租賃情況及其他相關信息,以確保交易合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