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母乳性腹瀉:原因、應對方法及注意事項
什么是母乳性腹瀉?
母乳性腹瀉是指部分嬰兒在母乳喂養過程中出現腹瀉、拒奶、煩躁等癥狀的情況。這種現象常常讓新手媽媽感到困惑和擔憂。母乳性腹瀉通常是暫時性的,隨著嬰兒的成長和消化系統的發育,大多數情況會逐漸改善。
母乳性腹瀉的可能原因
- 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較高:前列腺素是一種促進小腸平滑肌運動的物質,它可以增加腸道水分和電解質的分泌,從而導致稀便。
- 乳糖不耐受:嬰兒可能對乳糖不耐受,這是由于體內乳糖酶不足,無法有效分解乳糖。乳糖不耐受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可通過糞便乳糖量的測定(如醋酸鉛法)進行初步篩查,并通過去乳糖飲食的快速見效來進一步確認。
- 脂性消化不良:如果嬰兒在乳房吸空后繼續吸吮,乳汁中脂肪含量可能增加,導致脂性消化不良。
應對母乳性腹瀉的建議
母乳性腹瀉通常是暫時性的,不建議因大便稀薄而立即停止母乳喂養。以下是一些應對建議:
- 繼續母乳喂養:嬰兒的消化系統會逐漸適應母乳中的前列腺素,乳糖酶的活性也會隨著發育而增強,從而改善對乳糖的消化和吸收。
- 正確喂養方式:每側乳房吸吮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確保乳房基本吸空,避免過多脂肪攝入。
- 遵醫囑調整飲食:若確診乳糖不耐受,可在醫生指導下采用去乳糖飲食,例如:
- 鮮豆漿100毫升加葡萄糖5克代替乳制品。
- 米湯180毫升沖調魚蛋白5克,每日喂養3次。
- 發酵酸奶作為替代品。
注意事項
- 避免過度包裹嬰兒的乳頭區域,以免影響喂養。
- 逐步添加輔食,幫助嬰兒適應多樣化的營養需求。
- 如癥狀持續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排除其他病理性原因。
結論
母乳性腹瀉通常是暫時性的,通過科學喂養和適當調整,絕大多數嬰兒可以順利適應母乳喂養。
參考資料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