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簡稱ROP)是一種主要發生在早產兒中的眼科疾病。該病通常出現在出生后3~6周,尤其是孕周少于36周、出生體重較低且需要長時間吸氧的嬰兒中。ROP的核心特征是未血管化的視網膜發生異常的纖維血管增生和收縮,最終可能導致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和失明。
ROP的發生與早產兒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早產兒的視網膜血管尚未完全發育,而外界因素(如高濃度氧氣治療)可能導致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根據統計,孕周越短或出生體重越低的嬰兒,ROP的發生率越高,甚至可達到60%~80%。
ROP的早期階段通常沒有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視網膜脫離等問題。晚期ROP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因此早期篩查和診斷尤為關鍵。
限制早產兒氧氣的使用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預防措施。通過合理控制氧療濃度和時間,可以顯著降低ROP的發生風險。
對于已確診的ROP,治療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ROP對嬰兒的視力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尤其是晚期病例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因此,早期篩查、及時干預和科學管理是降低疾病影響的關鍵。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嚴重的眼科疾病,早期篩查和干預對于保護嬰兒視力至關重要。通過合理控制氧療和及時治療,可以顯著減少ROP對嬰兒的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