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是指因母乳中某些成分影響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從而導致的黃疸現象。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后1-2周,屬于生理性黃疸的一種延續形式。
母乳性黃疸的持續時間因個體而異,但通常會在寶寶4至12周內自行消退。如果寶寶除了皮膚和鞏膜發黃外,沒有其他不適癥狀,家長無需過度擔心。
母乳性黃疸通常不會對寶寶的健康和發育產生長期影響。只要確認是母乳性黃疸,且寶寶的體重增長正常、精神狀態良好,家長無需過度擔憂。
一位媽媽分享了她的經歷:她的寶寶黃疸持續時間較長,但在排除了病理性黃疸后,醫生懷疑是母乳性黃疸。雖然醫生建議暫停母乳喂養幾天,但她選擇繼續母乳喂養,并在寶寶三個月時黃疸自行消退。她建議家長在確認是母乳性黃疸后,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暫停母乳喂養。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常見且通常無害的現象,大多數情況下會在寶寶4-12周內自行消退。家長在確認是母乳性黃疸后,無需過度擔心,但需密切關注寶寶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