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眼(麥粒腫):病因、癥狀及治療方法
針眼,又名偷針、土疳、土瘍,其醫學名稱為麥粒腫,最早記載于《諸病源候·目病諸候·針眼候》。針眼是眼瞼邊緣的一種常見急性化膿性炎癥,通常表現為紅腫、熱痛,并伴有形如麥粒的小瘡癤。本文將詳細介紹針眼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病因
針眼的發生主要與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有關。眼瞼中存在兩種腺體:
- 皮脂腺:位于睫毛根部,開口于毛囊。
- 瞼板腺:靠近結合膜面,埋藏在瞼板內,開口于瞼緣。
針眼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這種細菌是導致化膿性炎癥的常見病原體。
主要癥狀
- 眼瞼邊緣紅腫、發熱、疼痛。
- 局部出現形如麥粒的小瘡癤。
- 可能伴隨分泌物增多。
治療方法
針眼的治療方法根據病情輕重有所不同:
1. 輕癥治療
- 熱敷:通過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于化膿和炎癥消退。
- 滴眼液:使用氯霉素滴眼液或利福平滴眼液,幫助控制感染。
2. 重癥治療
- 切開引流:對于久不破的針眼,建議到醫院進行切開手術,排出膿液。
3. 注意事項
- 切勿用手擠壓:用手擠壓可能導致感染擴散,引發其他并發癥。
預防措施
- 保持眼部清潔,避免用手揉眼。
- 增強免疫力,避免過度疲勞。
- 避免使用過期或不潔的化妝品。
結論
針眼是一種常見的眼部疾病,通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通過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大多數針眼可以迅速緩解并恢復。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