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腸道屏障功能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腹瀉。常見誘因包括飲食不當、感染(如病毒性或細菌性腹瀉)、乳糖不耐受以及環境衛生問題。
寶寶腹瀉時,首要任務是減輕腸道負擔。媽媽們需要調整寶寶的飲食,選擇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對于正在添加輔食的寶寶,應減少輔食量,確保輔食健康且容易消化。
腹瀉會導致寶寶體內大量水分流失,從而引發脫水風險。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建議使用口服補液鹽(ORS)來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需要注意的是,腹瀉時并非不能喝水,這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寶寶腹瀉期間,感染和炎癥是需要重點預防的問題。因此,家長應確保寶寶的環境、用具和身體的清潔,避免病從口入。
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寶寶的腹瀉情況。如果癥狀逐漸好轉,可以繼續在家護理;但如果腹瀉嚴重或出現脫水癥狀(如嘴唇干燥、尿量減少、哭泣時無眼淚等),應立即就醫。
寶寶腹瀉的治療原則是以護理為主,盡量避免使用藥物,特別是抗生素類藥物。藥物的使用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影響寶寶的腸道菌群平衡或產生藥物依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口服補液鹽(ORS)是治療兒童腹瀉脫水的首選方法。ORS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能恢復電解質平衡。此外,母乳喂養的寶寶在腹瀉期間應繼續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抗體和營養物質,有助于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寶寶腹瀉的護理和治療應以溫和、科學的方法為主,家長需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措施,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