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肺炎:病因、病理分類及特征
概述
支氣管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由細菌或病毒引起,根據致病因素可分為細菌性支氣管肺炎和病毒性支氣管肺炎。細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為肺炎球菌,而病毒性肺炎則以腺病毒為主。嬰幼兒由于防御功能較差,肺臟發育尚未成熟,尤其是2歲以內的兒童,發病率較高,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傳染病之后,且多發于冬春季節。
病理分類
支氣管肺炎的病理形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般性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肺炎。
1. 一般性支氣管肺炎
- 主要病變部位:集中在支氣管壁附近的肺泡。
- 病理特征:支氣管壁僅表現為粘膜發炎,肺泡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內出現水腫及炎性滲出。滲出物中含有大量中性粒細胞、紅細胞及病菌。
- 病變擴散:通過肺泡間通道和細支氣管向周圍肺組織擴散,形成小點片狀的灶性炎癥。
- 后期變化:肺泡內巨噬細胞增多,吞噬細菌和細胞碎屑,最終導致肺泡內纖維素性滲出物溶解吸收,炎癥消散,肺泡重新充氣。
- 病理特點:病變不如大葉肺炎那樣均勻致密,間質病變較不顯著。
2. 間質性肺炎
- 主要病變部位:支氣管壁、細支氣管壁及肺泡壁。
- 病理特征:表現為炎癥、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形成細支氣管炎、細支氣管周圍炎及肺間質炎。
- 病變擴散:范圍較廣,細支氣管壁細胞壞死時,管腔可能被粘液、纖維素及破碎細胞堵塞,導致局限性肺氣腫或肺不張。
- 病毒性肺炎:主要表現為間質性肺炎,但有時灶性炎癥會侵犯肺泡,導致肺泡內透明膜形成。
- 晚期變化:少數病例可能發展為慢性間質纖維化,尤其見于腺病毒肺炎。
流行病學特點
- 高危人群:嬰幼兒(尤其是2歲以內)。
- 季節性:冬春季發病率較高。
- 常見誘因: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傳染病。
總結
支氣管肺炎是一種多見于嬰幼兒的呼吸道疾病,其病理特征和臨床表現因病因和病變類型而異,及時診斷和治療對于減少并發癥和提高治愈率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