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一種致命的病毒性疾病
概述
狂犬?。≧abies),俗稱瘋狗癥,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該病多見于犬、狼、貓等肉食動物,也可通過咬傷傳播給人類。由于患者常表現出恐水癥狀,因此狂犬病也被稱為“恐水癥”。
病因與傳播途徑
- 病因: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這是一種嗜神經病毒,主要攻擊中樞神經系統。
- 傳播途徑:病毒通常通過被感染動物的唾液傳播,最常見的傳播方式是咬傷。此外,病毒也可能通過開放性傷口或粘膜接觸傳播。
臨床表現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潛伏期:通常為1至3個月,但也可能短至幾天或長達一年以上。
- 前驅期:患者可能出現發熱、乏力、頭痛、惡心等非特異性癥狀。
- 急性神經期:典型癥狀包括恐水、怕風、咽肌痙攣、極度興奮、行為異常等。
- 癱瘓期:患者可能出現進行性癱瘓,最終因自主神經系統受損導致器官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致死率與預防
狂犬病一旦發病,致死率接近100%。未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在出現神經癥狀后幾乎無法存活。因此,預防是控制狂犬病的關鍵。
預防措施
- 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被疑似感染動物咬傷后,應立即清洗傷口并接種疫苗。
- 加強對寵物的管理:定期為寵物接種狂犬病疫苗。
- 避免接觸流浪動物:特別是行為異常的動物。
狂犬病的全球影響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約有5.9萬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大多數病例發生在亞洲和非洲的農村地區。兒童是狂犬病的高危人群,占死亡人數的40%以上。
全球范圍內,狂犬病的防控主要依賴于疫苗接種和動物管理。近年來,通過大規模的犬類疫苗接種計劃,一些國家已成功消除狂犬病。
結論
狂犬病是一種可防不可治的致命疾病,預防措施和及時的疫苗接種是保護人類和動物免受該病威脅的最佳手段。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