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應對與處理指南
新生兒呼吸暫停是一種常見但需要高度關注的情況,尤其在早產兒中更為多見。這是由于早產兒未足月出生,各項生理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本文將從緊急處理措施、反復發作的治療方法及預防策略等方面,詳細介紹如何應對新生兒呼吸暫停。
呼吸暫停發作時的緊急處理
當監測儀報警提示呼吸暫停時,家長或醫護人員應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 觀察患兒狀態:首先觀察患兒的表現,而非僅關注監測儀。若患兒出現發紺或蒼白,應立即給予刺激;若患兒四肢活動正常、面色紅潤,則可先進行詳細檢查。
- 記錄表現:記錄警報時患兒的心率、膚色變化、刺激方式及持續時間等信息。
- 觸覺刺激:通過托背、彈足底或輕拍患兒等方式刺激呼吸,對80%~90%的患兒有效。
- 清理呼吸道:若鼻咽有分泌物或胃內容物反流,應輕輕吸引。
- 緊急復蘇:在危重患兒床邊準備皮囊與面罩,必要時進行加壓通氣。
緊急處理的具體措施
- 吸氧:根據患兒當前使用的氧濃度(FiO2)進行調整。
- 調整氧濃度:嚴重發作時可提高FiO2,但應盡快降回原水平,使用脈搏氧飽和監測儀輔助調整。
- 防氣道阻塞:確保面罩垂直放置,輕度后仰患兒頭部,避免下頜過度受壓。
- 通氣頻率:保持與患兒生理性呼吸頻率一致,避免過度通氣。
- 避免寒冷刺激:通氣時應避免患兒受冷。
反復發作的呼吸暫停的繼續治療
對于每小時發作2~3次以上、伴有發紺及心動過緩的患兒,應采取以下措施:
1. 確定及治療原發病因
分析潛在病因并進行針對性治療,例如:
- 低氧血癥:常見于肺透明膜病、胎糞吸入綜合征等。
- 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通過糾正代謝紊亂改善癥狀。
- 感染:在培養結果未知前可使用廣譜抗生素。
2. 治療及預防低氧血癥
通過增加FiO2至0.25~0.30,使PaO2達到9.32~10.66kPa(70~80mmHg),有效減少呼吸暫停的發生。應避免高氧血癥,脈搏氧飽和度維持在90%左右。
3. 控制溫度及濕度
將環境溫度降低至中性溫度的低限(體表溫度36℃),濕度保持在50%~60%。在小早產兒周圍放置隔熱罩可減少體溫波動。
4. 避免觸發反射
避免負壓抽吸、頸部過度屈曲等可能引發呼吸暫停的操作,同時確保鼻腔通暢。
5. 增加傳入沖動
通過間斷的觸覺刺激(如敲、搖動、輕拍)或使用振蕩水墊,增加前庭感受沖動以減少發作。
6. 輔助通氣
持續氣道正壓(CPAP)可顯著減少呼吸暫停的發生率。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頑固性呼吸暫停,可考慮通氣支持。
總結
新生兒呼吸暫停的處理需要及時、科學的干預,同時注重預防和護理,以降低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
參考來源
NCBI(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WHO(世界衛生組織)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