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出血是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嚴重并發癥,如果未能及時處理,可能危及產婦生命。因此,準媽媽們需要對此保持一定的關注,但無需過度擔憂。本文將詳細介紹產后出血的高風險人群及相關預防措施,幫助準媽媽們更好地了解和應對這一問題。
產后出血是指在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超過500毫升(自然分娩)或1000毫升(剖腹產)。其主要原因包括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
體質較弱的準媽媽,尤其是有貧血史的女性,更容易在分娩過程中出現產后出血。這是因為貧血會導致血液攜氧能力下降,分娩時體力透支,進而影響子宮收縮功能。
曾經歷過流產手術或其他子宮手術的準媽媽,其子宮可能存在瘢痕組織或損傷,這會增加分娩時子宮撕裂的風險,從而導致產后出血。
為了降低產后出血的風險,準媽媽們應從懷孕初期開始采取以下措施:
產后出血是可以通過早期預防和科學管理來降低風險的。準媽媽們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建議,確保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