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繞頸是一種在產科門診中較為常見的現象,約占分娩總數的20%~25%。這一現象通常是由于臍帶過長、胎兒體型較小、羊水過多或胎動頻繁等因素引起。
根據纏繞的程度,臍帶繞頸可分為1~2周(較為常見)和3周以上(較為少見)。多數情況下,臍帶繞頸并不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無需過度緊張。
B超檢查:通過超聲波檢查可以明確胎兒身體是否存在臍帶壓跡,并判斷纏繞是否影響胎兒健康。
胎兒電子監護:通過監測胎兒心率變化,觀察是否存在胎心不規則減速或變異幅度過大的情況。如果出現這些異常,可能提示臍帶受牽拉或擠壓。
臍帶繞頸的處理方式通常取決于產程的進展情況以及對胎兒的影響程度。
產程早期:如果胎兒在產程剛開始時已表現出缺氧,應立即進行剖宮產。
第二產程:如果在第二產程中發現異常,應迅速娩出胎兒。若發現臍帶纏繞過緊,應立即鉗夾并剪斷臍帶。
臍帶繞頸通常并不被視為剖腹產的絕對指征。因此,醫生在產前會根據產婦的意愿和具體情況選擇分娩方式。正確的分娩方式對胎兒的成活率有重要影響。
臍帶繞頸是一種常見但通常無需過度擔憂的現象,通過科學診斷和合理處理,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