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植入的高危因素、診斷與處理方法
什么是胎盤植入?
胎盤植入是一種產科并發癥,指胎盤絨毛異常侵入子宮肌層,導致胎盤無法正常剝離。根據侵入深度,胎盤植入可分為淺層植入(胎盤粘連)、深層植入(胎盤植入)及穿透性植入(胎盤植入穿透子宮壁)。
胎盤植入的高危因素
- 人工流產、引產史:多次流產可能導致子宮內膜損傷,增加胎盤植入風險。
- 剖宮產史:剖宮產手術會導致子宮瘢痕形成,增加胎盤植入的可能性。
- 前置胎盤: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或覆蓋宮頸內口,容易導致胎盤植入。
- 高齡妊娠:高齡孕婦的子宮內膜修復能力下降,胎盤植入風險增加。
- 產褥感染:感染可能破壞子宮內膜,增加胎盤植入的概率。
診斷方法
對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尤其是有剖宮產史或合并前置胎盤的孕婦,應在產前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篩查。超聲檢查可顯示胎盤與子宮壁的異常連接情況,必要時可結合磁共振成像(MRI)進一步確認。
處理方法
1. 陰道分娩后胎盤植入的處理
- 若部分胎盤植入無法取出且伴隨產后出血,可進行開腹探查,視情況進行胎盤部分切除或在直視下取出胎盤,并對受損的子宮肌層進行縫合修補。
- 如需保守治療,可通過宮腔填紗壓迫止血,通常在48~72小時后取出紗條,并使用甲氨蝶呤(MTX)輔助治療。
- 通過超聲復查胎盤殘留部分的血運情況及血清HCG水平,若血運減少或停止,胎盤可能自行排出;必要時可刮宮取出殘留胎盤。
2. 剖宮產中的胎盤植入處理
- 在直視下剝離植入部位的胎盤,并對局部進行縫扎止血。
- 若出血無法控制,可行宮腔填紗壓迫止血,48~72小時后取出紗條。
3. 完全性胎盤植入的處理
- 如無陰道出血,可嘗試MTX或天花粉保守治療,并隨診血清HCG變化。
- 若出現感染或出血,需及時手術,可能需要進行子宮次全切除或全切除。
4. 穿透性胎盤的處理
穿透性胎盤通常需要進行子宮切除術。若患者有再生育需求,可根據穿透部位和保守手術后的妊娠破裂風險,決定是否行局部切除術。
藥物治療:甲氨蝶呤(MTX)
甲氨蝶呤是一種用于治療滋養層細胞腫瘤的藥物,可破壞滋養層組織并減少胎盤血供。目前,MTX也被用于處理異位妊娠、腹腔妊娠胎盤殘留及胎盤植入。其給藥方式包括口服、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因用藥量小且時間短,通常不會產生副作用,但需密切觀察血常規變化。
結論
胎盤植入是一種復雜的產科并發癥,早期診斷和針對性處理是降低母嬰風險的關鍵。通過識別高危因素、合理選擇分娩方式及及時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可有效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