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檢查是評估人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腎臟功能的評估。通過對尿液的顏色、透明度、酸堿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及尿糖定性等項目的檢測,可以早期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如尿毒癥、糖尿病等。以下是尿常規檢查各項目的詳細說明及其臨床意義。
正常情況下,尿液應為清晰透明的。女性尿液可能因生理原因稍顯渾濁,但久置后尿液會出現輕度混濁。尿液長期渾濁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或其他泌尿系統疾病。
尿液的顏色由尿色素決定,其深淺受尿量影響。正常尿液呈淡黃色至深黃色。尿色異常可能與飲食、藥物或疾病有關。例如,進食甜菜可能使尿液呈紅色,而肝病可能導致尿液呈深褐色。
健康人的尿液通常為弱酸性(pH值在4.5-7.5之間),但也可能因飲食或藥物而呈中性或弱堿性。尿液長期偏酸或偏堿可能提示代謝性疾病或泌尿系統感染。
尿比重反映了尿液中溶質的濃度,正常范圍為1.005-1.030。飲水量、出汗量及年齡等因素會影響尿比重。尿比重異常可能提示腎臟濃縮功能受損或其他代謝性疾病。
尿液中蛋白質含量應極低或無。尿蛋白異常增多常見于腎炎、腎功能衰竭或妊娠中毒癥等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視。
尿糖定性檢查用于篩查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異常。正常情況下,尿液中不應含有葡萄糖,若檢測到尿糖,需進一步檢查血糖水平。
尿液中的管型是腎小管病變的重要標志。不同類型的管型(如顆粒管型、透明管型)可提示不同的腎臟疾病。
尿常規檢查是早期發現腎臟及代謝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定期檢查有助于及時發現健康隱患并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