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腫是指液體在下肢組織間隙中過度積聚,導致組織腫脹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通常分為以下幾類: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黏液性水腫、藥物性水腫、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性水腫、特發性水腫、淋巴性水腫和靜脈性水腫。
心源性水腫多見于患有心臟病的患者。當心功能不全時,體循環障礙會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阻,回心血量減少,從而引起下肢浮腫。
肝源性水腫常見于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導致低蛋白血癥,血漿滲透壓降低,最終引發下肢浮腫。
腎源性水腫通常發生在急性或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患者中。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會導致體內水鈉潴留,同時大量蛋白尿的丟失進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癥,最終導致浮腫。
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導致真皮層粘多糖沉積,細胞間積聚大量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和水分,從而引起下肢浮腫。
下肢深靜脈炎或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會導致靜脈回流受阻,患者可能出現單側或雙側下肢浮腫。
下肢水腫的檢查對于明確病因、分類以及制定治療方案至關重要。醫生通常會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如血液檢測、尿液分析、超聲檢查等)來判斷水腫的性質和原因。
如果發現下肢水腫的癥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具體病因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例如使用利尿劑、糾正低蛋白血癥、改善靜脈回流等。同時,患者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如低鹽飲食、適當運動以及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
下肢水腫可能是多種疾病的表現,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