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是人體重要的生物學特征之一,目前最常用的血型分類方法是ABO血型系統,由Karl Landsteiner在20世紀初發明,包括A、B、AB和O四種血型。此外,RH血型系統也是臨床醫學中極為重要的血型分類方法,尤其是RH陰性血型,其特殊性使得在醫學管理中需要特別關注。
RH血型系統的核心在于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D抗原”。如果存在D抗原,則為RH陽性;如果不存在,則為RH陰性。RH陰性血型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布比例較低,在亞洲人群中尤其少見,僅占約0.3%-0.5%。
RH陰性血型在懷孕期間可能引發一種名為“新生兒溶血病”的疾病。當RH陰性母親懷有RH陽性胎兒時,母體可能會對胎兒的紅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導致胎兒紅細胞被破壞。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胎兒貧血、黃疸,甚至嚴重的胎兒水腫綜合征。
所有RH陰性血型母親所生的孩子在出生時都應進行RH血型檢測。如果孩子是RH陽性,母親需要在分娩后72小時內注射RH免疫球蛋白。這種注射可以有效預防95%以上的RH陰性母親發生致敏反應。
研究顯示,大約有2%的RH陰性孕婦在分娩前已經發生致敏。因此,為了預防早期致敏,建議在孕28周時為RH陰性孕婦注射RH免疫球蛋白,并在分娩后再次注射。
RH陰性血型雖然在全球范圍內較為稀少,但其在孕期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科學的檢測和及時的免疫干預,可以有效預防RH陰性血型相關的健康風險,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