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RH溶血病是一種由母體免疫系統針對胎兒紅細胞的免疫反應引發的溶血性疾病。具體來說,當母親的血型為RH陰性,而胎兒遺傳了父親的RH陽性血型時,母體可能會產生針對胎兒紅細胞的抗體IgG。這些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攻擊胎兒的紅細胞,導致溶血反應。
如果不加以治療,RH溶血病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RH溶血病不會對母親的健康造成直接影響。
自1968年起,醫學界開發出預防RH溶血病的治療措施,例如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Rho(D)免疫球蛋白)。這些措施顯著降低了RH溶血病的發病率。然而,仍有一部分孕婦因無法獲得治療而未能從中獲益。
在美國,每年約有2萬例RH溶血病新生兒出生,但通過預防措施,這一數字已經大幅減少。目前每年約有4000例新生兒仍受到RH溶血病的影響。
年份 | 事件 | 影響 |
---|---|---|
1968年 | 抗D免疫球蛋白問世 | 顯著降低RH溶血病發病率 |
現今 | 每年約4000例RH溶血病新生兒 | 部分孕婦未能獲得預防治療 |
通過科學的預防和治療措施,RH溶血病的發病率已大幅降低,但仍需關注未能獲得治療的孕婦及其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