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相關檢查與診斷方法
淋巴瘤是一種影響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其診斷和分期需要綜合多種檢查方法。以下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及其臨床意義。
1. 血象檢查
血象檢查是淋巴瘤診斷的重要初步手段:
- 早期通常無明顯異常。
- 貧血:多見于晚期患者或合并溶血性貧血的病例。
- 白細胞計數:除非骨髓受累,一般保持正常。
-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尤以霍奇金淋巴瘤(HD)患者常見。
2. 骨髓檢查
骨髓檢查可用于判斷骨髓是否受淋巴瘤侵犯:
- 在骨髓未受侵犯的情況下,骨髓象通常無異常。
-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如果發現Reed-Sternberg細胞,則具有診斷價值。
3. 生化檢查
生化指標的變化可以反映病情的活動狀態:
- 血沉加快:提示疾病處于活動期。
- 血清銅和鐵蛋白:在病情進展時升高,緩解期下降。
- 血清鋅:與銅和鐵蛋白呈相反趨勢。
- 堿性磷酸酶升高:可能提示肝臟或骨骼受累。
- 5-核苷酸酶升高:常見于肝受累患者。
- 高鈣血癥:提示可能存在骨侵犯。
4. 免疫學檢查
免疫學異常是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之一:
- 對結核菌素和其他刺激原的反應性降低。
- 體外淋巴細胞轉化率減低,其程度與疾病進展密切相關。
5. 活體組織檢查
活檢是確診淋巴瘤不可或缺的檢查方法:
- 通常選擇下頸部或腋部的淋巴結進行活檢。
- 通過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
6. 縱隔鏡檢查
縱隔鏡檢查是一種安全且相對簡便的活檢方法:
- 通過胸膜外途徑進入縱隔,獲取組織樣本。
- 適用于縱隔淋巴結病變的評估。
7.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技術在淋巴瘤的診斷和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 CT掃描:可發現胸腔內、腹膜后及腸系膜淋巴結病變。
- 核磁共振(MRI):用于評估軟組織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受累情況。
- 超聲檢查:適用于肝脾等實質性器官的病變評估。
8. 剖腹檢查
剖腹檢查有助于明確腹腔內臟器及淋巴結的受累情況:
- 用于判斷脾、肝及腹腔淋巴結是否受累。
- 為放射治療的照射野確定提供依據。
- 若同時進行脾切除,可避免脾區放療對鄰近組織的損傷。
結論
通過綜合運用血象、生化、免疫學、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可以全面評估淋巴瘤的病情,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