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對女性健康有重要作用,但其過度或長期作用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以下從外源性雌激素和內源性雌激素兩個方面,分析其對子宮內膜增生的影響及相關因素。
圍絕經期或絕經后,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可能出現更年期綜合征,同時伴隨骨質疏松、血脂代謝異常、心血管變化及腦細胞活動改變等癥狀。因此,雌激素替代療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效果。然而,單一使用雌激素可能帶來子宮內膜增生的風險。
以下情況可能導致不排卵,從而使子宮內膜長期受雌激素作用而缺乏孕激素的對抗:
研究顯示,40歲以下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80%以上的內膜無分泌期,70%的基礎體溫測定結果為單相型,提示大多數患者存在無排卵現象。
肥胖婦女體內的脂肪組織含有芳香化酶,可將腎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脂肪組織越多,轉化能力越強,導致血漿中雌酮水平升高,從而造成持續性雌激素的影響。
內分泌功能性腫瘤雖然罕見,但在統計中占比約為7.5%。例如,垂體腺促性腺功能異常及卵巢顆粒細胞瘤均可持續分泌雌激素,導致子宮內膜增生。
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是一種抗雌激素藥物,常用于絕經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然而,在雌激素水平較低的條件下,TAM可能表現出微弱的類似雌激素作用。長期服用TAM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增生。
無論是外源性還是內源性雌激素,其長期或過度作用均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此,在臨床應用中,應綜合考慮個體情況,合理使用雌激素或相關藥物,并加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