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及特征
惡性淋巴瘤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的腫瘤,盡管主要發生在淋巴結,但由于淋巴系統的廣泛分布,其屬于全身性疾病,幾乎可以累及全身任何組織和器官。本文將對惡性淋巴瘤的局部和全身表現進行詳細分析,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其復雜性和多樣性。
局部表現
惡性淋巴瘤的局部表現因病理類型、受侵部位和范圍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總體上具有以下特征:
1. 淋巴結腫大
- 淺表及深部淋巴結腫大,多為無痛性,質地堅韌、表面光滑,早期活動性較好,晚期可能融合并與皮膚粘連。
- 常見部位包括頸部、腋下、腹股溝等。
2. 咽淋巴環病變
- 咽淋巴環(韋氏環)由口咽、舌根、扁桃體和鼻咽部的淋巴組織組成,是惡性淋巴瘤的好發部位。
3. 鼻腔病變
- 原發于鼻腔的淋巴瘤多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病理類型包括鼻腔NK/T細胞淋巴瘤和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4. 胸部病變
- 縱隔淋巴結是惡性淋巴瘤的常見受累部位,尤其是霍奇金淋巴瘤(HL)和NHL中的原發縱隔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 胸部影像學可能顯示圓形或分葉狀陰影,病變進展可導致支氣管壓迫、肺不張或腫瘤中央壞死。
- 癥狀包括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等。
5. 腹部表現
- 脾臟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膈下受侵部位。
- 胃腸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的結外病變部位,腸系膜、腹膜后及髂窩淋巴結亦常受累。
6. 皮膚表現
- 惡性淋巴瘤可原發或繼發皮膚侵犯,常見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7. 骨髓受侵
- 骨髓受侵通常是晚期表現,表現為骨髓病變或伴發白血病,多見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8. 神經系統表現
- 可能出現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亞急性壞死性脊髓病、周圍神經病變等。
9. 其他受累部位
- 惡性淋巴瘤還可能累及腦、硬脊膜外、睪丸、卵巢、乳腺、甲狀腺、骨骼等部位,表現復雜多樣。
全身表現
惡性淋巴瘤不僅局限于局部表現,還伴隨全身性癥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全身癥狀
- 患者可能出現發熱、盜汗、體重減輕、全身瘙癢等癥狀。
2. 免疫及血液系統表現
- 約10%-20%的患者在診斷時伴有貧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白細胞或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
- 乳酸脫氫酶水平升高與腫瘤負荷密切相關。
- 晚期患者可能表現為免疫功能異常,部分B細胞NHL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3. 皮膚病變
- 患者可能出現紅斑、水皰、糜爛等非特異性皮膚表現,晚期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皮膚感染。
總結
惡性淋巴瘤是一種復雜多樣的全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因病理類型和受累部位而異,需結合多種檢查手段進行全面評估和診斷。
參考來源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官方網站:https://www.csco.org.cn/
- 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https://www.cma.org.cn/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