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醫學中,Rh血型檢查的重要性僅次于ABO血型系統,位居第二位。特別是對于稀有血型人群,Rh陰性孕婦在妊娠期間需要格外注意。她們應及時前往市中心血站進行Rh血型鑒定,并檢測是否存在免疫性抗Rh抗體。這是為了預防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導致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
Rh血型的名稱來源于恒河猴(Rhesus Macacus)的英文名稱首字母“Rh”。1940年,科學家蘭德斯坦納(Landsteiner)和威納(Wiener)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恒河猴和多數人體內的紅細胞上都存在一種抗原物質。因此,這種抗原被命名為Rh抗原。如果人體紅細胞上有Rh抗原(又稱D抗原),則稱為Rh陽性;如果沒有,則稱為Rh陰性。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Rh血型系統可能是紅細胞血型中最為復雜的一個系統。它的發現不僅為科學指導輸血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還對新生兒溶血病的實驗診斷和母嬰健康的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1940年,蘭德斯坦納和威納將恒河猴的血液注入家兔體內,獲得了一種免疫抗體。這種抗體不僅能凝集恒河猴的紅細胞,還能凝集85%的白種人的紅細胞。這一實驗結果證明,這些白種人的紅細胞與恒河猴的紅細胞上具有共同的抗原。因此,科學家以恒河猴的英文名稱首字母“Rh”命名這種抗原。
Rh血型的發現和研究,不僅在輸血醫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還為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和母嬰健康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