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項指標,又稱“乙肝兩對半”,是一種常規的乙肝病毒感染檢測手段。通過檢測這五項指標,可以判斷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病毒的活動狀態。檢測分為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兩種:定性檢測僅判斷指標的陰性或陽性,而定量檢測則提供更為精確的數值結果。以下是乙肝五項指標的正常范圍及其臨床意義解析。
正常范圍:小于0.5 ng/ml(毫微克/毫升)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外殼蛋白的組成部分,其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其存在表明個體已感染乙肝病毒(無論是現有感染還是既往感染)。
正常范圍:小于等于10 mIU/ml(百萬國際單位/毫升)
乙肝表面抗體是對乙肝病毒的免疫保護性抗體。當抗-HBs陽性(大于10 mIU/ml)時,表明個體已對乙肝病毒產生免疫,通常是接種乙肝疫苗或既往感染后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結果。
正常范圍:小于等于0.5 PEI U/ml(毫微克/毫升)
乙肝e抗原的存在表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患者傳染性較強。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體內通常可檢測到HBeAg。
正常范圍:小于等于0.2 PEI U/ml(毫微克/毫升)
乙肝e抗體的陽性結果表明病毒復制活躍度降低,傳染性減弱。然而,部分患者雖抗-HBe陽性,但病情可能遷延不愈,這通常與感染變異的乙肝病毒有關。
正常范圍:小于等于0.9 PEI U/ml(毫微克/毫升)
乙肝核心抗體的滴度高低反映了病毒的復制狀態。高滴度抗-HBc通常表明病毒正在復制,具有傳染性;而低滴度抗-HBc則可能表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
對于乙肝五項指標檢測結果異常的患者,建議進一步進行肝功能檢查、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測等,以全面評估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乙肝五項指標檢測是乙肝病毒感染診斷的重要工具,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其他檢查結果,可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參考內容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網站:http://www.chinacd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