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組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疾病,主要起源于淋巴系統,包括淋巴結、脾臟、胸腺等淋巴器官以及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和器官。NHL在我國屬于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位列前十。
根據細胞來源,NHL可分為B細胞型、T細胞型和NK/T細胞型三種基本類型。其中,B細胞型占比最高,約為70%~85%。盡管NHL的病理學分型、臨床表現和治療策略復雜多樣,但其在某些情況下具有高度治愈的可能性。
近年來,NHL的發病率在不同年齡階段均呈現顯著上升趨勢。然而,其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無論是先天性還是后天性免疫功能失調,都可能增加NHL的發病風險。例如,后天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常伴有T淋巴細胞功能受損,這會削弱機體對病毒感染和新生惡性細胞的免疫應答能力,從而顯著提高NHL的發病率。
多種病毒與NHL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
雖然細菌本身不能直接刺激腫瘤細胞,但它們可能通過影響特定區域內的細胞,誘導惡性增生,進而導致腫瘤的發生。例如,胃黏膜相關組織淋巴瘤的90%以上病例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密切相關。
家族中有血液或淋巴系統惡性疾病史的近親,其NHL發病風險可能增加2~4倍。
其他可能的危險因素包括: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種復雜且異質性較高的惡性腫瘤,其發病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早期識別和干預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