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手段,接種后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副作用,大多數情況下無需特殊處理即可自行好轉。以下是乙肝疫苗接種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其應對措施。
注射部位不適:在接種后24小時內,注射部位可能會出現觸痛或輕微疼痛。這種情況通常會在2-3天內自行緩解。
一過性發熱:少數人在接種后的1-2周內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發熱反應,通常持續1-2天,無需特殊處理即可自行恢復。
接種部位硬結:接種部位可能出現硬結現象,通常無需干預,1-2個月內可自行吸收。
局部無菌性化膿:極少數情況下,接種部位可能發生無菌性化膿。可通過注射器反復抽出膿液處理,若出現破潰需清除壞死組織。這種情況恢復時間較長,但最終可愈合。
過敏性休克:在接種后1小時內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此類情況需立即注射腎上腺素等藥物進行搶救。
過敏性反應:包括過敏性皮疹和阿瑟反應(通常在接種后10天左右出現)。阿瑟反應可通過使用固醇類藥物進行全身和局部治療。
乙肝疫苗接種是全球范圍內推廣的公共衛生措施,其安全性已被大量研究證實。盡管存在少量副作用,但其帶來的健康益處遠遠大于風險。接種疫苗后,建議密切觀察身體反應,若出現嚴重不適,應及時就醫。
乙肝疫苗接種總體安全,副作用通常較輕微且可自行緩解。極罕見的不良反應需及時處理,確保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