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病是一種由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現為在食用新鮮蠶豆后,出現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癥狀。這種疾病在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的個體中更為常見。
蠶豆病多發于初夏蠶豆成熟的季節,在中國的西南、華南、華東和華北地區均有病例報告。其中,廣東、四川、廣西、湖南和江西是高發地區。
蠶豆病的致病機制與G-6-PD缺陷密切相關。G-6-PD是維持紅細胞正常功能的重要酶,其主要作用是通過生成NADPH來保持還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抗氧化能力。然而,當G-6-PD缺乏時,紅細胞無法有效抵抗氧化應激,從而在接觸蠶豆中的某種氧化因子后,導致紅細胞膜被氧化并發生溶血反應。
新鮮蠶豆被認為是一種強氧化劑。在G-6-PD缺乏的情況下,紅細胞更容易受到破壞,進而引發急性溶血性貧血。
專家建議,避免連續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蠶豆是預防蠶豆病的關鍵。此外,以下人群應特別注意:
全面了解蠶豆病的發病機制和預防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其對健康的威脅,尤其是高風險人群應格外注意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