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膏方,主要用于緩解咳嗽、潤肺止咳等癥狀。其制作過程分為七個主要步驟,以下是詳細的制作方法和相關注意事項。
方法:將飲片、細料和輔料按照配方要求分裝好,送入加工區。
枇杷膏屬于內服膏方的一種,分為兩種類型:
方法:將飲片放入專用容器中,加入適量冷水,浸泡2小時。
藥物需充分浸泡,以便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煎出。容器以砂鍋為最佳,也可用銅鍋或搪瓷鍋,但避免使用鐵鍋以免化學反應。水量需高出藥面15厘米,浸泡時間約2小時。
方法:將浸透的飲片放入紫銅藥鍋中,煮沸2小時取出藥汁,再加水煎煮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藥渣壓出藥汁并入藥液,靜置沉淀6小時。
煎藥時需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保持微沸,及時攪拌并去除浮沫。藥液過濾后需靜置沉淀,減少雜質。
方法:將藥液過濾后置于紫銅藥鍋中,加入另煎的細料藥液,加熱至沸,撇去浮沫。
藥液需小火煎煮濃縮,不斷攪拌以防焦化,直至形成稠膏狀。貴重藥材如人參、冬蟲夏草等應另煎濃汁或研粉后加入,以免浪費。
方法:在濃縮藥液中加入膠類(如阿膠)、黃酒和糖類,不斷攪拌至膠塊完全溶化。藥液過濾后繼續加熱攪拌,直至藥汁滴下呈線狀或柱狀,再加入貴重細料攪拌成膏滋。
收膏時需根據患者需求選擇適當的膠類和糖類。例如,陰血虛弱者可選用驢皮膠,陽氣虛弱者可選用鹿角膠,糖尿病患者則應避免使用糖類。
方法:趁熱將膏滋快速倒入清洗、消毒過的專用容器中(如瓦罐或玻璃瓶),或使用自動分裝機分裝(每袋20g,一料約60袋)。
分裝需迅速完成,以免膏滋冷卻后凝結,影響分裝效果。
方法:將膏方放置于凈化環境中冷卻備用。
膏方存放時需避免高溫和陽光直射,建議放置在陰涼干燥處或冰箱中。存放容器以瓷罐為宜,避免使用金屬容器以免化學反應。一料膏方通常可服用4-8周。
枇杷膏的制作過程雖然繁瑣,但每一步都至關重要,確保了藥效的充分發揮和產品的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