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是我國廣泛分布的淡水魚類,特別是在南方地區更為常見。它們隸屬于鯉形目、鯉亞目、鰍科、泥鰍屬。泥鰍屬的種類較多,包括泥鰍、大鱗泥鰍、內蒙古泥鰍、青色泥鰍、擬泥鰍和二色中泥鰍等。
泥鰍的體型通常呈長圓柱形,尾部略微側扁,口部位于下方,呈馬蹄形。其體背及背側顏色為灰黑色,并伴有黑色小斑點。總體上,泥鰍的外形在不同種類間差異不大。
大鱗副泥鰍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水體,體型與普通泥鰍相似。它的眼部被皮膜覆蓋,沒有眼下刺,鱗片較大且埋于皮下。尾柄處的皮褶棱發達,與尾鰭相連。
中華沙鰍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上游地區。其形態特征包括3對須,眼下刺分叉,頰部無鱗,尾柄較低。中華沙鰍通常棲息于砂石底的河段緩水區,活動于底層。
真泥鰍是人們日常食用的主要泥鰍品種,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
除了食用泥鰍外,國內還養殖了一些觀賞用泥鰍。觀賞泥鰍與真泥鰍在體態上幾乎一模一樣,但顏色上有所不同。觀賞泥鰍的外表色彩更為艷麗,適合用于家庭飼養和觀賞。
在全球范圍內,泥鰍共有10多個品種。近年來,我國也引進并發展了大鱗副泥鰍和日本的川崎泥鰍,這些品種在養殖業中逐漸受到關注。
泥鰍通常棲息在淡水水體中,適應性強,能夠在低氧環境下生存。它們多活動于水體的底層,尤其喜歡砂石底的緩水區域。
泥鰍作為一種重要的淡水魚類,不僅在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人類的飲食和觀賞需求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