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約占全身性結核病的6%。該病是結核桿菌通過血行播散至中樞神經系統后,在軟腦膜下形成結核結節,結節破潰后大量結核菌進入蛛網膜下腔所致。
結核桿菌通過血行播散進入腦膜和腦實質,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這些部位復制。當宿主免疫功能降低(如年老、免疫抑制等)或病灶內的結核菌被激活時,結核菌可破入蛛網膜下腔,隨腦脊液播散,最終引發結核性腦膜炎。
結核性腦膜炎通常是全身性粟粒結核病的一部分。北京兒童醫院在1964年至1977年間的研究顯示,在1180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中,診斷為粟粒型肺結核的比例為44.2%。此外,在152例結核性腦膜炎的病理解剖中,有94%的患者存在全身其他臟器結核病,其中:
結核桿菌在原發結核病形成時,可經血行播散至腦膜、腦實質或脊髓內,形成隱匿的結核病灶(如結核結節或結核瘤)。當這些病灶破潰時,結核菌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導致結核性炎癥。此外,結核性腦膜炎的發生與機體對結核桿菌的高度過敏性密切相關。
結核性腦膜炎屬于繼發性結核病,因此在診斷時應重視查找原發病灶。然而,在某些病例中,原發病灶可能已愈合或無法找到,這種情況下應提高警惕,以避免誤診。
結核性腦膜炎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其發生與全身性結核病密切相關,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