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惡露是產婦分娩后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指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部位的蛻膜脫落后,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通過陰道排出的過程。每位產婦在分娩后都會經歷惡露階段,但在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異常情況。以下將詳細介紹產后惡露的正常特征、異常表現及其診斷依據。
如果惡露在產后3周內逐漸減少并停止,且無異常氣味或顏色變化,則屬于正常現象。
如果產后惡露持續超過3周,且排出量較大,建議及時就醫檢查,以排除身體異常的可能性。
若產后兩周后,惡露仍為血性,且量多并伴有惡臭味,可能伴隨排出爛肉樣組織或胎膜樣物,這可能提示子宮內殘留胎盤或胎膜,需要立即就醫處理,以避免大出血風險。
產褥感染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表現為以下癥狀:
此時需盡快就醫,以避免感染進一步加重。
當產婦發現惡露異常時,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可能會通過超聲檢查確認子宮內是否有殘留物,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清宮術或抗感染治療等措施。
產后惡露是每位產婦都會經歷的正常生理現象,但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以確保母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