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屬于慢性宮頸炎的表現形式之一。許多女性在體檢報告中看到“糜爛”二字時,可能會誤以為是宮頸潰爛,實際上并非如此。
病理性宮頸糜爛是由于慢性炎癥長期未愈,導致宮頸表面的鱗狀上皮脫落,被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增生覆蓋,外觀呈紅色顆粒狀,因此被形容為“糜爛”。
病理性宮頸糜爛:由慢性炎癥引起,伴隨明顯的病理變化,通常需要積極治療。
非病理性宮頸糜爛:多見于幼女和未婚女性,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導致宮頸管柱狀上皮外移,外觀呈紅色顆粒狀。此種情況并未伴隨明顯炎癥,因此不屬于病理性疾病。
根據宮頸糜爛面積的大小,可分為以下三類:
類型 | 糜爛面積 | 描述 |
---|---|---|
輕度宮頸糜爛 | 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 | 糜爛面積較小,癥狀輕微,治療相對簡單。 |
中度宮頸糜爛 | 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至2/3 | 糜爛面積較大,可能出現不適癥狀,需要積極治療。 |
重度宮頸糜爛 | 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3以上 | 糜爛面積廣泛,可能影響生殖健康,需及時干預。 |
對于輕度和中度宮頸糜爛,治愈的可能性較大,且復發概率較低。女性患者應積極面對疾病,盡早接受規范治療,以擺脫病癥困擾。
此外,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宮頸糜爛是一種常見但可控的婦科疾病,女性朋友應加強健康意識,及時就醫,科學治療,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