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維生素D就是一種專門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的保健藥品。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而且具抗佝僂病作用,給寶寶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有利于寶寶的健康成長。
維生素D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目前認為維生素D也是一種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家族成員中最重要的成員是麥角鈣化醇和膽鈣化醇。維生素D均為不同的維生素D原經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維生素D,但維生素D原在動、植物體內都存在。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對健康關系較密切的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它們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體皮下儲存有從膽固醇生成的7-脫氫膽固醇,受紫外線的照射后,可轉變為維生素D3。
適當的日光浴足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D的需要。寶寶出生后,適當給寶寶曬曬太陽可以幫寶寶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適量補充就可以,給寶寶過量補充維生素D會危害寶寶的身體健康。
維生素D是人體健康的重要營養素,特別是對于新生兒和嬰幼兒而言。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從出生第15天起就需要開始補充維生素D。然而,補充維生素D需要適量,過量攝入可能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維生素D在促進鈣吸收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它是維持骨骼健康和預防相關疾病的重要營養素。寶寶如果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導致鈣吸收不足,進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如佝僂病和軟骨癥。
維生素D缺乏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顯著影響,包括以下方面:
雖然維生素D對健康至關重要,但過量攝入也會帶來風險。長期攝入過多的維生素D(每日超過5000IU)可能導致高血鈣和高尿鈣癥狀,表現為:
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通過乳母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攝入,間接為寶寶補充維生素D。此外,適量的陽光照射也是獲取維生素D的重要途徑。如果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過量。
維生素D對寶寶的健康至關重要,但補充時需科學合理,既要避免缺乏,也要防止過量,以確保寶寶的健康成長。
維生素D缺乏病是一種因體內維生素D含量不足而引發的健康問題,主要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和鈣磷代謝平衡。該疾病在日光照射不足且缺乏維生素D豐富食物的人群中較為常見,尤其是在嬰幼兒、家庭婦女和老年人中更為突出。
根據大規模普查數據,維生素D缺乏病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仍然較高。例如,在溫帶地區,兒童佝僂病的發病率介于20%至80%之間。在中國,3歲以下兒童佝僂病的發病率約為20%至30%,但在某些寒冷地區,這一比例可能高達80%。
維生素D缺乏雖然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尤其是與骨骼相關的疾病。如果兒童體內鈣質不足,骨骼組織可能變軟,從而引發軟骨病(如佝僂病)。在發育期,骨骼無法充分鈣化,加之身體負重,可能導致骨骼變形。此外,即使飲食中含有足夠的鈣,缺乏維生素D也會阻礙鈣的吸收和利用。
為了預防維生素D缺乏,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維生素D是維持骨骼健康和促進鈣磷代謝的重要營養素,適當補充和預防能夠有效降低相關疾病的發生率。
寶寶維生素D要吃多久呢?這沒有明確的規定,一般都是要根據寶寶的身體情況而決定的。若寶寶缺乏維生素D的話,那不管是什么時候,都要及時進行補充;若寶寶體內的維生素量充足的話,那么就不需要通過營養補充劑來補充維生素D了。
但是正常情況下,足月新生兒從出生第15天起就需要補充維D,一般的粒裝魚肝油一粒是維A和維D各900和300毫克,一天吃一粒就夠了這要看看寶寶的情況了。
補維生素D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也是補鈣的關鍵,缺乏維生素D還會造成鈣的流失。所以一般寶寶出生后2周即可用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根據我國婦幼保健系統的有關規定,補充維生素D預防佝僂病,以1歲以內嬰兒為重點,維生素D可每天服用至2歲。并系統管理到3歲,推薦攝入量為400 IU/天。
寶寶若體內維生素D已經不再那么缺乏了,那么可以摒棄藥品,選擇健康的方式補充維生素D,以下有三種方式可供媽媽們選擇:
1、多曬太陽,皮膚里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具體情況應視季節而定,嬰兒皮膚嬌嫩,應注意保護。夏季可選擇在樹陰下或打把傘,或在太陽剛出來、日落前進行;春秋季節可常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冬季在風和日麗時可多帶孩子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以中午前后為佳。
2、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通常為400國際單位/天。早產兒應提早在出生后2個星期開始補充,足月兒則在滿月后開始。生后3個月內可用到每天800國際單位,以后減至每天400國際單位。同時適量添加鈣粉。2、3歲以后,寶寶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
3、嬰兒胃腸道系統的不完善,也會影響吸收。建議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腸道有益菌,如可以給寶寶喝牛初乳,生命陽光牛初乳不錯,因為兒童發育未成熟,其支氣管、胃腸道及免疫系統等都比較薄弱,容易發生感染。牛初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中和、清除腸道致病細菌,促進有益細菌生長,預防腸道疾病發生;同時免疫球蛋白、消炎因子、巨噬細胞等免疫物質能增強抵抗力,減少感冒、肺炎、腹瀉等疾病的幾率。